提问:你知道大部分日常到医院挂号就诊的人患了什么病吗?
小编告诉你,他们大多数都患有慢性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等。慢病患者需要长期、定期通过药物来治疗,所以经常到医院挂号看诊、取药。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人患慢性疾病,患者的长期用药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医保局陆续发布文件,以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用药需求。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些文件对药店人造成的影响!
放宽处方用药量
2020年2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在疫情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支持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
根据《通知》,慢性疾病患者去医院取药,最多可以取3个月的药量,这既降低了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也有助于降低医生的看诊压力。
但是,患者拿到足够的药物以后,将会减少去药店的次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店人的收入。
处方外流
近日,为了规范长期处方管理,推进分级诊疗,满足慢性病患者长期用药需求,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了《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表明,长期处方是指具备条件的医师按照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开具的处方用量适当增加的处方。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医院取处方药,需要交回医生开具的处方单子。但是,根据《规范》,医师开具长期处方后,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者社会零售药店进行调剂取药。
这样一来,处方外流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有助于促进处方外流,这对药店来说是一件好事。
另外,慢病患者获得长期处方后,不用经常去医院,在家附近的药店就可以买到所需要的药品。
同时,慢病患者的复购率提高,药店人的收入也会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