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下文简称《规划》)。
《规划》指明了未来几年医保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尽管当中提到药店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全国超过一半的药店均为医保定点药店,是否能进行医保支付也是顾客选择药店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医保对于药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规划》中的5个重要措施,或决定了39万家医保定点药店的未来。
1、将中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根据《规划》,将发挥医保支付、价格管理、基金监管综合功能,促进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体系良性互动,持续优化医疗保障支付机制。
一方面,动态调整优化医保药品目录,及时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经济性评价优良的药品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群众购药压力,满足购药需求。
《规划》明确指出,将符合条件的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发布中医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2、定点药店监督管理更加严格
《规划》强调,加强医保定点管理,全面实施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
优化定点管理流程,加强考核监督,完善定点医药机构绩效考核,制定针对不同支付方式的医疗服务行为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定点管理与医疗质量、协议履行相挂钩。
另外,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根据《规划》,将建立并完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重点检查、专家审查等相结合的多形式检查制度,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规范不同检查形式的对象、内容、工作要求和流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和普通药店相比,医保定点药店或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
3、严密监测医药价格
《规划》指出,将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治理机制。
全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信息监测机制、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对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异常变动的分析预警应对能力。
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常态化监管,实施全国医药价格监测工程,全面落实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灵活运用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价格指数、挂网规则等管理工具,遏制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兼顾企业合理利润,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4、鼓励定点药店参与集采
《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预期将超过500个。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
首先,强化对集中采购机构的统一指导,规范地方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形成国家、省级、跨地区联盟采购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其次,建立以医保支付为基础,招标、采购、交易、结算、监督一体化的省级集中采购平台。
再者,推进并规范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完善医保支付标准与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
另外,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成为公立医疗机构医药采购的主导模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参与集中带量采购。
5、支持药店连锁化、数字化发展
《规划》表示,要提高医药产品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
因此,将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发展,加快新药好药上市,促进群众急需的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使用。
同时,严格药品监管,有序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
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加大对原料药垄断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
需要注意的是,《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药店连锁化、专业化、数字化发展,更好发挥药店独特优势和药师作用。
另外,依托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支持电子处方流转。
整体而言,加强药店监管是必然的。
在日常经营中,药店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合理价格销售药品并做好相关记录,切勿随意提高药品价格。
另外,药店本身正在连锁化,在政策支持下,药店连锁化将进一步加强,同时促进智能药柜、无人药店的发展。
大家认为《规划》会对各药店带来哪些影响,到留言区说出你的看法吧!
图片来源:国务院官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