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TOP

高血压诊断标准有哪些变化

2022-11-16 10:29:28      来源:药店学堂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颁布。

  其中,《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为何下调诊断界值?

  新版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下调至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专家表示,血压介于“130/80 mmHg和140/90 mmHg之间”的人群,既往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

  最新研究发现,这类人群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

  诊断界值下调,是为了将防控端口前移,使更多“高血压前期”人群被确诊,得以治疗和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不过,高血压诊断界值的下调会让患者数量大幅提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孙英贤团队预测,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将超过6亿,用药人群明显扩大;这需要药店人不断提升高血压的专业用药水平,为众多高血压患者提供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案和优质服务。

 

  接下来,我们学习《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疾病知识。

  简化高血压分级

  1级: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2级: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测量方法

  每次测量血压至少获得2次血压读数,每次间隔1~2min,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

  若第1次与第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mmHg,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

 

  监测时间和频率

  1、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

  2、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

  3、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h内测量。

  4、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天。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2天。

 

  简化心血管危险分层

  《指南》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进行了调整,过去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共四种,而现在只划分为高危和非高危。

  1、高危患者

  ①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

  ②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吸烟、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肥胖等)。

  【提示】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2、非高危患者

  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提示】

  如果患者伴0~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若SBP仍≥130mmHg和/或DBP≥80mmHg,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调整血压控制目标

  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年龄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首先将SBP降至<14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mmHg。

  【提示】有合并症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急症的急性期降压原则

  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SBP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如病情稳定,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此后在24~48h内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

  对存在严重合并症(如严重先兆子痫或子痫、嗜铬细胞瘤危象等)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建议在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将SBP降至140mmHg以下。

  对于合并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在耐受的情况下,建议在1h内将SBP降至110~120mmHg,同时心率控制在<60次/min。

 

  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