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干槽症”
干槽症是指在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腐臭味强烈。
二、干槽症的发生率
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一,文献报道的干槽症发生率不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率为0.5%~68.4%,多数报道为25%~30%。干槽症多见于下颌后牙,占58%~92%,发生率依次为: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其他牙少见,前牙发生率最低。
三、干槽症的病因学说
干槽症的病因有多种学说,包括感染学说、创伤学说、解剖因素学说以及纤维蛋白溶解学说等。这些学说目前均不能全面解释干槽症的发病及临床表现。还有许多病因被提出,如全身因素、吸烟等。目前认为干槽症的病因是综合性的,是多因素的作用结果。
四、干槽症的治疗
1.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反复擦拭,以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直至牙槽窝清洁、棉球干净无臭味;不要用刮匙反复搔刮牙槽骨壁,只在有大块坏死物时用刮匙。
2.用生理盐水冲洗牙槽窝。
3.将碘仿纱条(可加丁香油和2%丁卡因)填入拔牙创,先将纱条的一端填入牙槽窝底部,再依次叠列严密填满牙槽窝,松紧适度,最后将纱条末端塞入牙槽窝深部避免松脱,也可缝合两侧牙龈。
4.经上述处理后,绝大多数可完全或基本止痛。
5.如无明显疼痛,次日可不再换药。
6.10天后去除碘仿纱条,此时牙槽窝虽空虚,但骨壁表面有一层肉芽组织覆盖,不需再放新碘仿纱条。
7.牙槽窝待1~2个月后才能长满结缔组织。
五、干槽症的预防
预防干槽症的发生应重视减少手术创伤,保护血凝块,注意口腔卫生和术后适当休息。目前除术中处理外,主要的预防思路是在拔牙创内填塞各类抗感染、保护血凝块、减小拔牙创体积的物质,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牙槽窝内置入碘仿海绵(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浸人10%碘仿液,晾干后剪成小块),使用后干槽症发生率为0%~1.2%。
距离医师综合笔试考试越来越近了
技能+笔试一站式课程
给你更稳的医考护航
现在技能面授班升班报读理论班
立享超值优惠,最高可省500元!
想今年轻松拿证,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