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TOP

护士临床中的静脉输血,你了解多少?

2021-08-25 15:52:20      来源:润德执业护士培训网

静脉输血

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输血是急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静脉输血从取血、核对、输血以及输血过程中的病人的表现都极为重要,美小护们要认真严格对待此项操作。

静脉输血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

2.纠正贫血;

3.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

4.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人;

5.补充血浆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液渗出和水肿;

6.排除有害物质,用于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血红蛋白失去运氧能力或不能释放氧气供组织利用时,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

常见注意事项

1.做好“三查”、“八对”。“三查”为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为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查对无误,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名。

2.取血后勿剧烈振荡血液,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不能将血液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

3.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品,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变质。

4.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需要滴注少量生理盐水,以防发生不良反应。加压输血时,专人守护,以免发生空气栓塞。

5.输完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病人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

常见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原因可由致热原引起,如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受血者在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所致的免疫反应;违反操作原则,造成污染。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速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发生过敏反应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如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立即停止输血,给与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遵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在输血10~15ml后症状即可出现,初期由于红细胞凝结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病人出现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

继而由于凝结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浆,病人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

2.出血倾向:由于库血中的血小板破坏较多,使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因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表现为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室颤动,甚至发生心脏停搏。处理:每输入库存血1000ml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10ml,以补充钙离子。

4.其他: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及因输血传染的疾病。